職務/職稱:
辦公地點:光華樓西主樓2012室
電話💕👩🏻🚒:55665531
Email:xqwu@fudan.edu.cn
研究方向⚖️:西方古典史學(尤重希羅多德研究);古代希臘儀式(含古希臘與中國先秦儀式比較研究)
沐鸣2官网歷史系教授,博士生導師。開設的主要課程有🗜:十五世紀以前的世界🏌🏼♂️、古代希臘文化史、古典文明研究專題💷、希臘悲劇、希羅多德《歷史》導讀、西方古典史學等。
1、2014年7月2日-2014年7月31日: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訪問教授🌅。
2、2011年1月21日-2011年2月20日🤹🏼♀️: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客座副研究員🤳。
3、2009年8月-2010年6月🙋🏼♂️:美國哈佛大學希臘研究中心初級研究員(Fellow,Center for Hellenic Studies, Harvard University)。
4、1999年8月-2000年6月: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者(VisitingScholar, Yenching Institute, Harvard University)。
一、專著🏇🏻:
1🎿、《古代希臘儀式文化研究》,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🤾🏿♀️,2000年。
2、《希臘思想與文化》,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,2009年第一版,2012年第二版,2014年第二次印刷👘🧓🏿。
3、《西方史學通史》第二卷《古代時期:荷馬時代至公元5世紀》,沐鸣2官网出版社,2011年版⛹🏿♀️🧚🏽,2012年第二次印刷👨🏻🦱。
二、譯著:
1、(美)米爾恰·伊利亞德著《宗教思想史》第1卷《從石器時代到厄琉西斯秘儀》🦶🏼,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🌆🙏,2004年版,2011年第二次印刷🎶。
2🫐、(法)菲斯泰·德·古朗士著《古代城市——希臘羅馬宗教、法律及製度研究》,2006年第一版🤹🏽,2012年第二版。
3、(英)簡•愛倫•哈裏森哈裏森著《古代的藝術與儀式》,大象出版社,2011年📛👵🏼。
4、(德)瓦納爾·耶格爾著《早期基督教與希臘教化》🍖,商務印書館即將出版。
三、主要論文:
1、《西方古典史學的建構性特征》,載《史學史研究》2014年第1期🎃🎖,第76-80頁🚣🏼♂️。
2🧑⚕️、《一個文明比較的視角——中國與希臘的古代喪葬儀式》🧖🏻♀️,載《光明日報》(國學版)2013年7月8日。
3🎴、《論希臘城邦時代與中國先秦時期葬禮比較研究之可能》,載《雲南大學學報》2013年第1期,第92-100頁🙆♀️。(《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》2013年第30卷摘發。)
4、《論希羅多德的“探究”是何以成為“歷史”的》,載《世界歷史》2013年第3期👡,第103-113頁。(人大復印資料《世界歷史》2013年第9期全文轉載。)
5、《約瑟福斯的歷史敘述》,載《學術研究》,2011年第12期💩,第104-110頁🧒🏼。
6👸🏻、《西方古典學研究史的經典之作》👈🏼,載《中華讀書報》2010年12月8日。
7👇🏿、《公眾記憶與口述傳統——再論〈歷史〉真實性問題》,載《新史學》(臺北),第21卷2期(2010年6月出版),第165-219頁。
8🏊♂️、《希羅多德的“歷史書寫”》,載《華東師範大學學報》(人大復印資料《歷史學》2010年第4期全文轉載,《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》2010年第1期論點摘要),2009年第6期🧘🏿♂️,第19-26頁。
9、《論荷馬史詩對希臘人及其文化的影響》🎲,載《歷史教學問題》,2009年第4期,第17-22頁。
10、“Do We Really Need a ‘Global View of History’? ”,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(A&HCI), Spring2009, vol. 42, No.3, pp. 45-50.
11🪖、《關於世界古代史若幹問題的研究》🧘🏽,載李學勤、王斯德主編👨🏻🎓:《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1978-2008》(歷史卷),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,2008年,第302-312頁。
12、《公民宗教與城邦政權——雅典城邦的宗教管理》,載《世界歷史》,2008年第3期,第96-104頁👴。
13🚎、《世界歷史中的個體、群體與社會》🚙,載《世界歷史》😰,2008年第1期,第145-148頁🚣♀️。
14👰🏽♀️、《從儀式到競賽👨🏻🦽🥕,從神聖到世俗——也談奧運會》🏃,載《新京報》2007年11月7日🃏。
15、《“和而不同”與“多樣性之統一”》,載《當代宗教研究》,2007年第1期🙇🏼。
16、《論古朗士的古史研究👩🏽🦰:社會轉型中的歷史學家與他所研究的社會轉型問題》,載《雲南大學學報》👩🦽,2007年第1期,第8-15頁。
17、“Chinese Women and Men: Future Prospects” , Anne R.Breneman and Rebecca N. Mbuh eds., Womenin the New Millennium: The Global Revolution, Hampton Books, 2006, pp.195-198.
18🤯🫙、“Chinese Women’s Emancipation: HistoricalConsiderations and Future Prospects”, Anne R. Breneman and Rebecca N. Mbuheds., Women in the New Millennium: TheGlobal Revolution, Hampton Books, 2006, pp. 93-102.
19、《北愛爾蘭民族與宗教問題述評》🤵🏿♀️⛹🏽♂️,載《歷史教學問題》,2006年第1期,第29-35頁。
20、《論儀式學視角下的儒家禮樂思想解讀》,載《華東師範大學學報》,2005年第4期,第8-15頁。
21、《儀式的史學解讀》,載《經濟社會史評論》,第一輯,三聯書店,2005年,第195-201頁🚵♂️。
22、《20世紀初中國知識分子對基督教的不同回應》,載王忠欣主編《基督教與中國――傳教士文化》🙏🏽,加拿大恩福協會👼🏿,2003年11月🫶,第227-237頁。
23🧑🦲、《我們真的需要全球史觀嗎》🙎🏻,載《學術研究》💁♂️,2005年第1期⛩。(《中國社會科學文摘》2005年第3期全文轉載、《人大復印資料《歷史學》2005年第4期全文轉載,《光明日報》2005年3月8日論點摘要》🤦🏿,第22-25頁🧎🏻♀️。
24、《古代希臘秘密儀式研究》🧛🏽♀️,載《人文論叢》2001卷🙆🏻,2002年出版,第49-58頁。
25🙍♀️、《在文化與信仰之間》,載《當代宗教研究》,2001年第1期,第43-48頁😀。
26、《古代希臘獻祭儀式研究》,載《世界歷史》1999年第6期。(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)
27🧏、《古希臘人殺牲獻祭》,載《世界宗教文化》1999年第2期。
28、《20世紀初中國知識分子對基督教的不同回應》,載《宗教問題探索》1999年文集🧑🏽💻;又載於《基督教與中國――傳教士文化》🙇🏽♂️,王忠欣主編🟣,加拿大恩福協會,2003年11月。
29、《論古代希臘的宗教自由與壓抑》,載《宗教問題探索》1998年文集。
30、《公共空間與公民團體--對希臘城邦的一項宗教文化學分析》,載《史林》,1998年第2 期。
31、《<美狄亞>與女性歷史地位的再思索》,載《國外文學》1998年第4 期🏄🏼♀️。(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)
32🧓🏻、《試論巴哈伊信仰的上帝觀》☘️,載《當代宗教研究》1998年第4期。
33、《伯裏克利與<在國葬典禮上的演講>》,載《歷史教學》1998年第二期。
34、《從<帕拉梅德斯辯護詞>看演講與辯論的藝術》🍸,載《修辭學習》1998年第一期。
35✋🏽、《世紀之交的文化思索》,載《文藝爭鳴》1997年第3 期✪。(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)
36、《希臘中庸精神的現代思索》,載《探索與爭鳴》1997年第9期。
37、《試論古代希臘宗教的歷史沿革》,載《貴州大學學報》1994年第3期。
四、教材與辭典:
1🕕、劉德強主編《世界演講辭名篇鑒賞辭典》(參編),上海辭書出版社🧝🏻♂️,2000年🧛。
2🤾🏽♂️🟩、張廣智主編《西方史學史》(第三版,參編),沐鸣2官网出版社,2010年🏞。